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霧峰林家、下午茶

全園區導覽+下午茶特惠票

  • 商品編號:240918at
  • 售價:$480
  • 漫步霧峰林家花園-萊園、林獻堂博物館、景薰樓、蓉鏡齋。博物館+全園區導覽+藍帶下午茶套票,最佳優惠480元
  • 最佳優惠:
立即結帳 加入購物車

介紹說明introduction

全園區導覽+下午茶套票
附大型免費停車場
時間: 下午1:30~3:00 全園區導覽
         下午3:00~4:30 下午茶
精緻導覽全園區: 林獻堂博物館、
萊園、景薰樓、蓉鏡齋
藍帶烘培咖啡享受下午茶:
三款精緻點心+咖啡或茶任選

訂購完成後,請於7天前來電完成預約 
04-23391761



精緻導覽遊程
漫步霧峰林家花園,欣賞古蹟風華絕代,見證博物館珍藏,享受美好下午茶時光。
全園區精彩導覽帶您進入時光隧道,欣賞全國最大國定古蹟建築群- 萊園、林獻堂博物館、景薰樓、蓉鏡齋。跨越清代、日治時期、民國,二百餘年的台灣近代史,盡在此中。



共享美味下午茶
新鮮烘培的可頌麵包加上法式馬卡龍與金磚鳳梨酥搭配咖啡或茶享受美味的協奏,
讓您與家人好友在遊訪全園區後享受美好午茶時光。



環境舒適優雅的藍帶烘培咖啡(位於博物館旁)



共享快樂的午茶時光





全園區導覽動線-林獻堂博物館、萊園、五桂樓、景薰樓、蓉鏡齋

萊園
1875年以前霧峰林家族人即在萊園所在地修建若干建築與園景。1893年林文欽中舉後,為感激其母羅太夫人育養之恩,特地大規模整建花園以供母親頤養天年,並以老萊子彩衣娛親典故命名為「萊園」。
「萊園」為台灣四大名園之一。和其他名園相較之下,萊園是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林園,與火燄山九九峰連成一片,擣衣澗引自山泉,順著地勢,蜿蜒到達五桂樓前的小習池,形成園內無數的自然景觀,如柳橋﹑木棉橋,巧妙的配合天然地形,加以設計運用,達到「因地制宜」「巧於因借」的自然山水林園特色,將山、水、天、人連貫在一起,形成自然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1930年代,萊園經林獻堂整建,整體更為宏麗,風光更為優美,成為聞名全台的勝景。特別是初春雨季來臨時一片朦朧煙雨,此一景觀被喻為「萊園雨霽」,名列當時台中十二勝景之一。
萊園在建築上更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因萊園建築並非成於一時,而是經過百年綿延不斷的增建與修繕,從初建時的閩南式風格,到1930年代林獻堂引入江南庭園與西洋建築色彩,再到近年添加的現代建築藝術,萊園可謂百餘年來台灣建築史的縮影。



萊園入口


萊園一偶



林獻堂博物館

台灣第一座私人博物館,前身為林獻堂文物館成立於2000年,當時為台中縣地方文物館。2018年在台中市文化局指導下,原有「林獻堂文物館」擴大為「霧峰林家花園林獻堂博物館」。長年推廣教育文化,及各級學校機關團體戶外教育、歷史走讀、藝文旅遊活動。館內展示霧峰林家相關文獻史料、古文書、林獻堂日記真跡、墨寶、手稿。清代家具、飾品、字畫。清代、日治、民國時期台灣名家畫作等。走入本館可盡情欣賞精彩台灣藝術珍藏與精緻典雅的文化。


林獻堂博物館-霧峰林家百年特展


櫟社特展專區




五桂樓

五桂樓由林文欽先生於1887年所創建,前身為「步蟾閣」,後來整建為羅太夫人的居所及觀戲的休憩空間,樓成時於樓前種了五棵桂樹,「五」象徵林家頂厝五個堂兄弟,即:紀堂、烈堂、獻堂、澄堂、階堂,並取三字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之意涵,且「桂」取富貴平安的諧音,故名為五桂樓。1905年林獻堂重修五桂樓,做為櫟社詩人把酒論詩之處,故又被地方文人戲稱為「酒樓」。
五桂樓在臺灣歷史上不僅以建築取勝,在政治與文化上更有著重要的地位。梁啟超來台期間即下榻於五桂樓,在此與林獻堂等台灣士紳交換意見,建議了非武裝抗日路線。在此一方向之下,揭開了台灣1915年到1937年間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扭轉了漢人抗日運動的大方向,成為台灣史上重要的一頁。



五桂樓二樓客廳


五桂樓一樓擺設


五桂樓後樓梯


五桂樓迴廊



景薰樓

「景薰樓」為頂厝系主要宅邸林獻堂故居,林奠國於1864年開始興建,1867年林文鳳完成第一落內外護龍、正身與景薰樓門樓;1883年林文欽完成第二落主體建築與第三落部分。後來林獻堂在日治時期重新整修,增建正廳前葡萄架,並將原本的門樓重建,形成今日我們所看到的規模。景薰樓主建築分為三落五進九開間,即俗語所說「大厝九包五,三落百二門」,為傳統合院式格局。其中景薰樓大門不開在中間,而開在東南方位,外有阿罩霧圳環繞,隱含「門迎納水」的風水格局,整體建築為東西向,也有俗語所說「座東向西,賺錢無人知」的意涵。景薰樓第一落為「公媽廳」,即放置祖先牌位及祭祀的地方,門楣上懸掛有林文欽1893年中舉人之「文魁」匾額。為因應西曬情況,廳前除葡萄架之外,還加蓋軒亭以遮陽。棟架間分別有可活動「八卦門」、「四聘」、「四喜」、「四愛」及「天官賜(四)福(蝙蝠)」等樣式圖案,具裝飾效果。
連接第一落及第二落的川堂則有「英(鷹)雄獨立」雙視畫,以及象徵「魚躍龍門」造型之斗拱。主廳兩側有大型花瓶門,取四季出入平安之意。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任省財政處長的嚴家淦先生即受林獻堂保護,暫避於第二落右側廂房閣樓。整個第一落及第二落因林獻堂匠心獨具,以其獨創的中部藍為主色調,並間以白色而顯得雅致脫俗。第三落的建築原為兩層磚造閣樓樣式,因牆上刻有「鴻禧」二字,故稱為「鴻禧樓」。此樓沿地勢層層而建,背山矗立,使景薰樓更具宏偉氣魄,景薰樓門外矗立一對舉人旗杆,為清朝政府頒贈林文欽文舉人的地位象徵,乃當時官紳仕族的崇高尊榮。




林獻堂故居-景薰樓二進花瓶門


景薰樓二進正廳


景薰樓二進廂房


景薰樓二進迴廊


林獻堂先生起居室 閣樓為二二八事件 嚴家淦先生躲藏地點



蓉鏡齋

林奠國於1838年建造「蓉鏡齋」,1887年林文欽整建為教育林家子弟的私家書齋,時人俗稱為「新學堂」。並取唐代傳奇《酉陽雜俎》中「芙蓉鏡下及第」的典故,命名為「蓉鏡齋」。 蓉鏡齋雖為私家書齋,但建築風格相當嚴謹,為傳統二進書院格局。前庭採孔廟形制掘一泮池(又稱百龜池或半月池),中央為授業講堂,並有典雅樸實的軒亭。外牆磚塊斜向交錯,釘上鐵釘,形成特殊的鐵釘護牆圖案,外護龍則飾以魚鱗瓦片,故蓉鏡齋可謂台灣格局最完整的私家書院。
半月池(泮池)


蓉鏡齋一偶


蓉鏡齋廂房



注意事項

*主辦單位保有活動行程修改、變更及終止等權利。
*預約需在抵達前7日完成。
*取消預約或更改日期,請於抵達前3日完成。
*取消訂單需酌收10%之手續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