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橋跨越於萊園溪上,因過去橋畔種滿木棉樹而得名。此橋初始為一座木橋,1930年時改建為水泥橋,在明台高中遷至萊園前,此橋也是通往萊園唯一的通道。 過往初春之際,火紅的木棉花盛開,與周邊新發綠葉的樹木形成強烈對比;五月時木棉絮又隨風四處飄散,看似初夏飄雪,為此橋增添無限的情意。 近年重整萊園之際,為讓人重觀舊景,林芳媖女士特地在溪畔栽種了幾棵木棉樹,並在通道邊的階梯加上陶製花瓶狀的「綠釉花瓶欄杆」,再為此橋添上了幾分古韻。
梁啟超來台時為此橋賦詩: 春煙漠漠雨蕭蕭,劫後逢春愛寂寥,誰遣蜀魂啼不了,淚痕紅上木棉橋。 此詩一、二句訴說春天飄雨時木棉花被雨打落在地,隱含著對甲午戰爭失利,被迫割讓台灣的無力感; 第三句「蜀魂」指杜鵑,用望帝逃亡後不得歸國,化為杜鵑啼血的典故,譬喻自己流亡海外; 第四句則敘說自己在雨後殘花下被勾起的思鄉憂國之愁。